西口國小環境教育生態教學,師生參訪烈嶼鄉環境教育園區(青岐港),認識青岐港得天獨厚的地質環境,學習保育觀念,欣賞海岸生態之美。烈嶼鄉長洪若珊表示,該處是經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認證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可搭配教育學程及戶外學習,歡迎多多利用。
西口國小師生前往烈嶼鄉環境教育園區(青岐港)進行環境教育生態校外教學,鄉公所環境教育講師莊羅山為學生們導覽介紹、解說,讓學生們對於青岐港得天獨厚的地質環境,有更深層的瞭解,並透過實地參訪青岐港了解保護地質景觀及海岸生態的重要性,學習保育觀念。
鄉長洪若珊表示,烈嶼鄉四周環海,有豐富的地質環境及海岸生態。其中,「青岐港」海岸位於青岐,每年的三至五月,以石蓴、滸苔等為主的綠色藻類滋長,連綿不盡的綠色地毯、縱向溝槽,紋理分明岩脊形成令人驚嘆的烈嶼「綠石槽」海岸景觀。除此之外,青岐南山頭海岸線上呈現玄武岩美麗而富變化的地質景觀,是金門地區唯一的一段玄武岩海岸,全長約一公里,有特殊洋蔥狀風化的柱狀玄武岩、花崗岩等地質景觀,風化柱狀玄武岩,表面呈現黃色、紅色、褐色等不同顏色構成的峭壁氣勢雄偉、極富景觀之美。
洪若珊表示,這幾年鄉公所不斷努力提報青岐港一帶海岸景觀為「烈嶼鄉環境教育園區」,最終獲得環境部國家研究院認證通過成為金門縣第5個環境教育場所。同時,其也是位於國內最西邊的環境教育場所,距離大陸廈門僅5公里,洪若珊歡迎各個機關團體到烈嶼鄉參加環境教育課程。
洪若珊表示,鄉公所自109年3月23日起派解說員駐點提供解說服務,成立「青岐港生態小教室」俾供遊客瞭解烈嶼鄉景點特色,以達行銷效益,並配合電瓶車遊程互相串連,限定美景及導覽解說而普獲好評。青岐港綠石槽和風化柱狀玄武岩景點推廣漸趨成熟,知名度及曝光度均有成長,鄉公所持續推動,以創造烈嶼鄉獨特觀光亮點,引入更多觀光遊客進行觀光遊憩,增添遊客旅遊此地趣味與新體驗。
洪若珊指出,「烈嶼鄉環境教育園區」以南山頭玄武岩海岸為推動環境教育的主軸,除了希望可以增進來訪者對於岩石的基本認識,也要藉此解說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的迫切問題,以期落實愛護自然及節能減碳的生活態度。該園區最終冀望透過環境教育,保護烈嶼地質景觀及海岸生態,降低遊客人潮帶來之垃圾與污染,保育海岸動、植物生態環境,在推動觀光發展之餘,亦維護自然環境之美,達到保護烈嶼地質景觀、生態環境的目的。
鄉公所表示,玄武岩為黑綠色的岩石。當其風化時,岩石中的鐵釋出氧化而成三價鐵染色,且氧化鐵又隨含水量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顏色。此外,顆粒與組成相當均一的玄武岩,受到熱脹冷縮或由於風化作用使岩石中的礦物發生水合作用產生膨脹時,則岩石易形成同心圓狀層層剝落,造成「洋蔥狀風化」。而當玄武岩發生風化現象時,玄武岩易崩塌,崩落的玄武岩會在海灘堆積或形成礫灘。另外,玄武岩熔岩流之下為含黏土砂岩地層,於砂岩層中,出現為數不少生痕化石。
鄉公所表示,南山頭海岸,除了有壯觀的峭壁玄武岩,每年3月初至4月底,更有春季限定的綠石槽。綠藻生長在整齊岩石上,大片海藻附著在石槽上,放眼望去,海岸溝槽上面附滿海藻,形成一條又一條的「綠石槽」,綠意盎然,形成特殊的海岸美景,退潮露出時彷為海岸線舖上一條抹茶地毯,把海岸染成鮮綠的春天色彩。
鄉公所表示,石槽是地質名詞,一般的海岸或許是沙灘、或許是岩岸、也或許有海藻,但南山頭石槽所堆疊出這美麗的藻礁,卻同時擁有細緻沙灘與被侵蝕的玄武岩岸,是金門少見的特殊景觀,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或遊客來此駐足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