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本土語教育-走讀庄頭 正義校外教學 師生於烈嶼展開人文巡禮
  • 發布單位:金門縣烈嶼鄉公所

正義國小最近舉辦「本土語教育-走讀庄頭」校外教學活動。校長許瑞芬帶領全校師生一同前往小金門進行一日走讀,並邀請陳成基老師做為金牌解說員,專業解說整個行程。這對師生們來說是第一次搭乘遊覽車經過金門大橋,大家都感到非常興奮。他們了解到金門大橋的建造並不容易,透過走出教室、實地踏查的方式,他們擴大了視野,加深了對自己成長環境的印象,同時也發掘了社區的資源,透過實際體驗本土文化。
這次校外教學的第一站是勇士堡、鐵漢堡和地雷故事館。這些地方向學生講述了烈嶼鄉經歷炮火洗禮的歷史場景,讓學生體驗到仿真槍林彈雨的震撼,讓他們遙望當年先賢先烈的壯烈故事,並讓他們明白和平的珍貴。第二站參觀了吳秀才古厝,這是烈嶼島上建築面積最大的古厝,建於清道光20年,由吳景山所建。古厝前埕設有書齋和學堂,吳煜善秀才曾在此免費教育鄉里子弟,深受鄰里愛戴。參觀過程中,陳成基老師對古厝的建築結構進行了解說,讓學生們了解到先輩對教育的重視和付出。
陳成基解說說到,「蘭亭別墅」是一座具有特色建築,形制上是一落四櫸頭加左護龍洋樓。「一落四櫸頭」是閩南典型的主屋型式,左護龍的洋樓則是疊五腳基洋樓的建築形式,而在建築上的磁磚圖樣則十分引人注目,上面的印度人像造型充滿了異國風情,為整座建築增添了趣味性。據說當初這座建築是由大陸師傅精心興建的,施工細膩,尤其在磚疊方面更是格外講究。古厝的女兒牆呈現亞字形及花瓶壓檐欄杆,西式窗楣下還有幼鷹泥塑,護龍樓山牆面有圓形通風窗,兩側則是雙獅拱窗。然而,可惜的是這座建築已經年久失修,當年的風華已經不復存在,且缺乏經費進行修復,如今只剩下斷壁殘垣和雜草叢生,凸顯了歲月的流逝。
中午,他們到達了烈嶼最新的海濱公園-習山湖共融公園,在享用營養午餐的同時,也體驗了公園的設施。下午,他們前往青岐港參觀綠石槽和柱狀玄武岩地形。陳成基老師主要帶領學生了解玄武岩及其風化崩解現象,學生們仔細觀察到玄武岩呈現圓形剝落的風化現象;而綠石槽則是由於海岸岩石長期受海水沖刷,較軟質的部分凹陷形成槽溝,而堅硬的部分形成峰狀。每逢夏季,槽溝上還會覆蓋一層綠色的藻類,展現了大自然奇妙的造化,形成了一幅美麗的景觀。最後一站是軍事要地沙溪堡。透過實地參觀,學生們更深入地了解了金門地上公園和地下堡壘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目前來之不易的和平。
許瑞芬表示,這次學校選擇了烈嶼鄉做為「走讀庄頭」的學習場域。在金門大橋通車的前一年,學校的老師們就已經進行了實地探勘和研習,規畫了相關的學習內容,讓這次的校外教學能夠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烈嶼鄉,全面認識金門的風貌。活動中,他們邀請了陳成基博士做為專業導覽解說,他在金門地方史蹟和環境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校長希望通過專家的解說,學生們能夠從自身的生活環境出發,培養對鄉土的認同和關懷,並且進一步關注生態環境的保護,同時開發自我探索和學習的能力。
許瑞芬表示,金門是一個充滿歷史文化的地方,各個庄頭聚落處處可見具有歷史意義的遺跡、自然生態和人文風采,非常適合師生和親子一同踏查和探索。只有親身走過,才能真正體悟家鄉環境和文化的美好,從小培養孩子對家鄉的熱愛和關懷是非常重要的。學校通過讓課程走出教室,以多元的學習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無論是中低年級的學生,還是高年級的學生,都會參與其中。中低年級的教師設計了相應的學習單,而高年級的學生則自己準備平板電腦,通過錄影、拍照和製作影片的方式分享他們的學習體驗。這種不同於傳統教育的方式,讓教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許瑞芬表示,教育可以有不一樣的方式,透過這樣的多元學習方式,學生們可以從他們生活的環境中學習,培養對鄉土的認同和關懷,並培養他們的自我探索和學習能力。這次的「本土語教育-走讀庄頭」校外教學活動讓正義國小的師生們有了一個難忘的學習經驗。通過實地參訪和專業解說員的解說,他們深入了解了金門的歷史文化、本土語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環境保護的意義。這不僅擴大了他們的視野,也讓他們更加珍惜和愛護自己的家鄉。

  • 點閱次數:5
  • 上版日期:112-05-25